Navigation for News Categories

阻止气候变暖:1.5℃关口失守,人类还需要努力吗?

15:12 14/11/2025
A handout picture taken and released by the Just Stop Oil climate campaign group on January 13, 2025, shows two activists, sitting on the floor alongside the grave of Charles Darwin, after they sprayed "1.5 is dead" over it in protest against climate change in action, inside Westminster Abbey in central London. Activists Alyson Lee and Di Bligh from the Just Stop Oil group on Monday painted inscriptions on the grave of famous naturalist Charles Darwin in to protest against political inaction on global warming. In a video posted by the group on X, two activists were seen writing in orange paint "1.5 is dead", a reference to the 1.5°C limit on global warming set by the international Paris climate agreement. (Photo by JAMIE LOWE / Just Stop Oil / AFP) / RESTRICTED TO EDITORIAL USE - MANDATORY CREDIT "AFP PHOTO /  JUST STOP OIL / JAMIE LOWE " - NO MARKETING - NO ADVERTISING CAMPAIGNS - DISTRIBUTED AS A SERVICE TO CLIENTS

两名环保人士在伦敦市中心西敏寺的达尔文墓前进行抗议。 Photo: AFP / Just Stop Oil / Jamie Lowe

一年一度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今年在位于亚马逊雨林地区的巴西贝伦举行,而在今年会议期间,一层"窗户纸"终于被捅破。

10年前,全球大多数国家都签署了【巴黎协定】,其核心承诺是将全球变暖限制在2℃以内,并尽可能控制在1.5℃以内。

直到现在,官方仍然讨论把"1.5℃"视作一个依旧有希望实现的目标--尽管各种预测表明这其实越来越难以实现。即便在2024年全球年均升温首次突破1.5℃以后,科学界仍然坚称,从技术角度来说,让长期平均升温维持在1.5℃以内是有可能的。

不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今年的大会(今年为COP30)开始前不久发布的一份新报告称,这个目标已经无法实现,目前全球最多只能争取尽量缩短在升温1.5℃以上的时间。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在COP开幕致辞中直言不讳地表示:"我们致力于确保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以内的努力失败了。"

他表示,全世界都需要面对这一"道德败局",并尽一切努力来控制进一步损害。

那么,人类的努力还剩下什么?为什么"1.5℃"这个节点仍然很重要?

为什么要把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的温度设置在1.5℃?

【巴黎协定】的气候目标是基于一个模糊标准制定的,早期控制气候变暖的全球共识中,2℃被科学界视为一个必须死守的红线。

但许多气候专家认为,即便全球气候变暖的幅度低于这条红线,也将带来灾难性后果。这一结论得到了许多岛国的支持,这类国家面临着因气候导致严重损失的风险,多年来一直呼吁全球各国制定更严格的升温目标。

新西兰气候科学家、气候变化委员会专员Andy Reisinger博士,以独立顾问的身份接受RNZ采访时表示,1.5℃不是一个绝对的分水岭,但这是一个阈值--从这个温度开始,地球系统中一些不可逆的变化将被触发。

"很难在全球温度的尺度上给出一个确切的临界点,"Reisinger说,"但话虽如此,我们可以相当肯定地说,某些临界点确实存在,并且一旦越过就无法逆转。"

最先受到影响的是全球各地的珊瑚礁系统。"这是我们目前已经掌握的一个大概在(升温)1.5℃就会出现的临界点。"他说。

This undated photo courtesy of NASA shows Thwaites Glacier in Western Antarctica.   A major ice sheet in western Antarctica is melting, and its collapse is predicted to raise global sea level nearly two feet (61 centimeters), scientists said May 12, 2014. Theories of the ice sheet's impending doom have been circulating for some time, and a study in the journal Science said the process is now expected to take between 200 and 1,000 years. The thinning of the ice is likely related to global warming, said the study which was funded by NASA and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Airborne radar measurements of the West Antarctic ice sheet allowed scientists to map the underlying bedrock of Thwaites Glacier. AFP PHOTO/NASA/HANDOUT  = RESTRICTED TO EDITORIAL USE - MANDATORY CREDIT "AFP PHOTO / NASA / HANDOUT" - NO MARKETING NO ADVERTISING CAMPAIGNS - NO A LA CARTE SALES/DISTRIBUTED AS A SERVICE TO CLIENTS = (Photo by HANDOUT / NASA / AFP)

如果全球气温持续升高,南极西部的冰盖将面临永久性消失的重大地质风险。 Photo: AFP PHOTO / NASA / HANDOUT

其他临界点可能不那么明确--例如海洋环流的减缓甚至可能停摆,正是这种洋流让英国、斯堪的纳维亚等北部地区保持足够温暖,维系当地人口发展以及农作物种植。

"这种崩盘式的变化……正是我们想要极力避免的事情。"他说,"我们越能把升温幅度控制在1.5℃以内,我们就越有可能避免这种临界点事件发生。"

南美洲亚马逊雨林发生大范围干旱也是如此。

"(这)将导致亚马逊雨林的大面积地区转变为以稀树草原为主的生态系统,这不仅会导致大量碳排放进入大气,还会极大地破坏当地人的生存以及自然生态系统和物种。"

什么时候会突破1.5℃?

很快。

"数据显示,我们人类正在非常非常接近突破全球变暖1.5℃的门槛。"Reisinger说。

2024年,全球平均气温首次出现在所有主要指标上都比工业革命前平均气温(1850年至1900年平均值)高1.5℃的情况。科学家预计,长期平均气温的升温也将在未来几年达到1.5℃这一临界值。

2024 年是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 1.5°C 以上的第一个年份,但仅凭这一年并不能定义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通常是指多年的长期平均值。"他说,"长期变暖趋势仍然低于1.5℃,但也只是略低。我们预计未来5年左右,这个长期平均气温将超过1.5℃。"

科学始终存在着不确定性。

"假如明年我们发现我们在19世纪晚期的温度测量数据存在根本性偏差,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和1.5℃那个点还有点距离……但也有可能早就已经超过去了。"

有办法逆转这一趋势吗?

几乎不可能。

"(全球的碳排放)本应该从2020年开始下降,但实际情况事与愿违。"Reisinger说,"所以我们没办法让这条大船在5年内掉头。"

即便是在2010年代末开始减排,1.5℃的目标都依然有可能实现。但现在最乐观的情景是全球变暖达到1.7℃,并且这个数值还在随着时间增加。

"如果人类再浪费5年,那么最好的情况将是1.8℃。时间不站在人类一边。"

亡羊补牢还来得及吗?

如果人类已然无法完成1.5℃的控温目标,那么继续减少碳排放还有意义吗?

Reisinger表示,实际上,全世界反而应该加倍努力,原因有二:

首先是法律和政治方面。

"国际法院已作出裁决,1.5℃是各国维护可居住气候愿景的核心部分以及应承担的责任。"

"即便超过了1.5℃,也仍然有可能调整回来,所以仍然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目标。"

其次是--1.5℃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界限"。

"它不是说只要我们控制在1.5℃以内就万事大吉,一旦过了这个温度就世界末日。"Reisinger说,"把全球变暖控制在1.6℃以内,总好过控制在1.7℃;如果到了1.7℃,那也好过只是1.8℃……我们能把全球变暖的升温数值控制得越低越好。"

他还表示,即便突破了1.5℃,那么争取回到这一水平也比直接放弃要强。

"当然,如果我们当初就能达成这一目标就更好了,但我们没能做到--那么我们该怎么面对这个现实?"

什么是"超调"--我们还能回到1.5℃以内吗?

今年早些时候,Reisinger前往奥地利参加了一场被称作"超调会议"(Overshoot Conference)的讨论--这是全球首次召集科学家专门讨论突破1.5℃的后果以及人类如何能逆转这一现状。

A headshot portrait of climate change commissioner and climate scientist Dr Andy Reisinger

2025年初, Andy Reisinger博士与多国科学家会面,讨论"超调"情景。 Photo: Supplied / Climate Change Commission

他表示,在气候科学的背景下,"超调"即是指在一段期内虽然超过阈值,但最终再回调到预期范围内,甚至更低。

"从长远来看,这并非天方夜谭……即使我们承认,在一段时间内升温将高于 1.5℃,并且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损失、极端气候带来的更大危害以及更大的临界点风险。"

但是要实现这一点,各国政府、企业以及个人都必须采取更有雄心的行动。

"即便我们超过1.5°C这个节点,但有个现实绝对不会改变:我们仍必须在短期内尽可能快速、尽可能大幅地减少排放,朝着至少实现长期零碳排放的方向迈进。"

并且这也只是最低要求。

"一旦我们开始正视现实,不可避免的结论出现了--我们必须现在就讨论'长期的负碳排放'--也就是说,一个国家从大气中回收的碳总量必须超过该国的碳排放总量,从而让全球整体气温下降。"

温度降低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吗?

Reisinger表示,如果人类能够达成净碳排放为负数的目标,那么全球气温会再次下降。

"但问题在于气候系统中的其他部分是否也会随时逆转?"

这是一个无从考证答案的问题。

"仅仅是气温下降并不能说海洋环境就一定能恢复……更不会让冰川或南极洲西部的冰盖奇迹般地恢复。"

The Maritime Academy is flooded at every high tide on the island of Amatuku. According to a former student, the litoral has lost ground for ten years.
The rising waters should make the Pacific low islands unviable long before they disappear.
L'academie maritime est inondee a chaque maree haute sur l'ile d'Amatuku. Selon un ancien eleve, le litoral a perdu du terrain depuis une dizaine d'annees.
La montee des eaux devrait rendre les iles basses du Pacifique invivables bien avant qu'elles ne disparaissent. (Photo by THEO ROUBY / Hans Lucas / Hans Lucas via AFP)

图瓦卢等太平洋岛国因海平面上升而面临国土面积永久性丧失的危险。 Photo: AFP / Theo Rouby

某些地球物理系统想要复原可能会存在滞后,比较典型的就是海平面上升;而一些其他系统则可能"永远无法恢复"。

但他表示,即便如此,在跨过1.5℃这个临界点后也不该放弃减缓全球变暖的目标。

"你必须继续持之以恒地努力,甚至要加倍努力。 "

您对我们的翻译满意吗? 如果您有任何建议,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chinese@rnz.co.nz 。谢谢!

关于 About

A horizontally repeating motif of semi circular arcs in red to represent a bridge

RNZ Chinese is a dedicated initiative producing content for and about the diverse Chinese community in New Zealand. Radio New Zealand is an independent public service multimedia organisation that provides audiences with trusted news and current affair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NZ Charter. Contact the team by email at chinese@rnz.co.nz

RNZ中文 (RNZ Chinese) 是新西兰国家广播电台 (Radio New Zealand, RNZ) 推出的专项版块, 致力于关注新西兰多元华人社区,提供相关的新闻报道和内容服务。RNZ是一家独立的公共服务机构,依据RNZ章程,通过多媒体平台提供值得信赖的新闻和时事报道。欢迎联系中文团队,电子邮箱: chinese@rnz.co.n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