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igation for News Categories

30 Jul 2025

大龄人群就业更难,新西兰职场也喜欢“优化”老员工?

11:55 30/7/2025
Employment and unemployment generic photo.

澳大利亚一份有关年龄歧视日益加剧的数据显示,有25%的雇主将50岁以上的职场人士划为"大龄",而这一比例在两年前仅有10%。 Photo: RNZ

在法律和工程领域有着数十年工作经验的Sue能力出众,且能解决复杂问题。 不过在她去年失业并重新求职时,却发现自己在长达4个月的时间里每天申请五六个工作都杳无音讯。

如今已经66岁的她认为自己的年龄可能是导致求职难的原因,并且她有理由相信这个判断是正确的。

"有一个雇主回应过我。她从澳大利亚给我打电话并问我说,'我需要核实一下你的年龄'。而当她发现我确实已经66岁之后,就没下文了。"

她在2020年回到新西兰生活。当时正值疫情时期,她觉得回新西兰或许更安全。然而,除了通过她自己的人脉拿到几份合约以外,其他方面却一无所获。

Sue不希望透露自己的姓氏,因为她不希望她的客户知道自己因为年龄原因很难找到工作。

"我觉得每个人可能在工作中都会带来一些独特的东西。可能人们会想,因为你年纪大了,所以你可能做事很慢,或者你不会用电子产品,又或者你期望的薪资太高了。"

"但所有这些都只不过是假设,而预设立场只会让你我变成傻子。"

澳大利亚一份有关年龄歧视日益加剧的数据显示,有25%的雇主将50岁以上的职场人士划为"大龄",而这一比例在两年前仅有10%。

与Sue类似情况的人认为,新西兰的情况跟澳大利亚是一样的。

Yvonne Weeber今年64岁。过去20年里,她总是在自己的简历中尽量避免提及任何可能反映她实际年龄的信息。

"一旦你到了50岁,甚至可能还没到50岁,周围的人就会开始琢磨你,会想'为什么你还没做到管理层'。就我个人来说,我更享受我自己的工作。当然带团队也不是不行,但不是我最喜欢的。"

Weeber表示,自己的整个职场生涯都在特定业务领域中精进,但在经过一次长达半年的裁员风波后,她于2021年决定调整自己的职场方向。

她说,人们通常会认为职场上的大龄人群很难学习新鲜事物,但这并不准确。虽然她花了一些时间来学习新的系统和工作方式,但最终结果还是不错的。

"最开始我在想,如果我学不会这些,我可能需要重新找工作,有一阶段我确实是这么做的。但之后我发现其实我还挺享受学东西的,我开始探索这些能够切实改进工作的东西,让工作越来越好。"

雇佣关系律师Jills Angus Burney表示,年龄歧视不仅在找工作的时候会有影响,在组织机构进行人事架构重组的过程中,大龄人群往往也受到影响。

"比如有些人还没到领退休金的年纪,而要领失业救济可能也要等上几周甚至几个月,找其他工作,还要面临与其他人的竞争。最重要的是他们需要持续不断地找工作,否则他们就会被工收局质疑就业意愿不高,进而影响失业救济。这是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

No caption

雇佣关系律师Jills Angus Burney。 Photo: supplied

Angus Burney表示,过去18个月以来,她已经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大龄职场人士通过不合适的流程而被"优化"的案例。

自2022年以来,45岁以上人群的失业率一直在稳步增加。历史数据来看,55岁至64岁人群的失业率是低于45岁至54岁人群的,但过去两年以来这一情况已经改变。65岁以上失业率自1993年9月以来首次超过2%。

那么,雇主在考虑裁员的时候,将年龄这样的个人情况纳入考虑因素是否公平?

"根据雇佣关系有关法律,雇主不能歧视--不能基于年龄、是否有三个孩子、孩子是否已成年、是否有孙辈来歧视他人--你不能把个人情况纳入考量。如果你是基于资历裁员,就必须说明你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你必须保持透明。"

中老年权益倡导团体Grey Power全国事务主席Gayle Chambers认为,被裁员问题并不会因为年龄增长变得更容易接受。

她表示,哪怕是人们在65岁正常退休,也有相当一部分人群仍然需要付房贷。

"人们退休的时候还没还清房贷,这种情况挺普遍的。我认识一个老先生,80多岁了还在还房贷,贷款确实挺高。"

并且,去就业市场上竞争也更困难。

"就找工作而言,大龄求职人群很难拿到一个好工作。他们的就业方向往往是--比如超市、比如旅店保洁这类,而不是行政岗位或者白领工作。"

她呼吁广大雇主重新审视年龄歧视可能带来的损失。

"如果你有一个忠心耿耿的老员工,比如已经在岗位上出色地工作了10年甚至20年,他们不应该因为自己的年龄而被歧视。因当这种员工离开工作岗位的时候,你损失的是这个岗位上的所有宝贵经验。"

您对我们的翻译满意吗? 如果您有任何建议,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chinese@rnz.co.nz 。谢谢!

关于 About

A horizontally repeating motif of semi circular arcs in red to represent a bridge

RNZ Chinese is a dedicated initiative producing content for and about the diverse Chinese community in New Zealand. Radio New Zealand is an independent public service multimedia organisation that provides audiences with trusted news and current affair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NZ Charter. Contact the team by email at chinese@rnz.co.nz

RNZ中文 (RNZ Chinese) 是新西兰国家广播电台 (Radio New Zealand, RNZ) 推出的专项版块, 致力于关注新西兰多元华人社区,提供相关的新闻报道和内容服务。RNZ是一家独立的公共服务机构,依据RNZ章程,通过多媒体平台提供值得信赖的新闻和时事报道。欢迎联系中文团队,电子邮箱: chinese@rnz.co.nz